上世紀,當一輛汽車出現在街上,都足以引起注目的年代,腳車是街上的“主人”,如過江之鯽。
這种沒有厚重車身和深色車鏡隔著,街邊吆喝聲都聽得清清楚楚的年代,是在汽車裡吹著冷氣,聽著流行歌曲的現代人,所無法体會的。
一世紀前便已屹立在霹靂州紅毛丹大街的福春興腳車店,見證了整百年的環境歷史演變。
從腳車最風光的日子,到汽車揚威馬路的低潮期,這家腳車店依然故我,兢兢業業盡本份,只是店內多了七彩繽紛的現代腳車,那一抹彩色,是現代化注入老店的彩虹。
雖然現在已取名“新福春興”腳車店,但招牌依然是“福春興”,處處留下時代的痕跡;踏入這間百年老店,仿佛回到了過去那段泛黃的日子。
經歷日軍入侵時代
福春興原本屹立在紅毛丹大街另一端,約在80年前搬來原本是當鋪的現址;經歷日軍入侵及與歷史洪流共進退,如今剩下的,是那安份過日子的恬淡。
這門百年老生意經歷三代人,第一代創始人林春梅與周蓮英,皆已作古;第二代由兒子林萬源接手,逝世後就由林萬源的弟弟林進寶和侄女林碧雲,兩叔侄一同守候這盤家族生意。
6子女無人要接手
今年已84歲的林進寶,7歲就開始在店裡幫忙,大半輩子都在腳車店度過;除了身体不適,他從來都沒有“請假”,也從來沒有萌生轉行的念頭。
他有6個子女,卻無人要接手這盤老生意;本報記者問他可有擔心福春興後繼無人?他回答:“擔心不來,儘量做咯!”
新舊結構差不多‧技藝照用
老店修理腳車的技藝,是父授子代代相傳下來的老技藝,可別嫌它老土,舊式腳車和新式腳車的結構差別不大,一般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該老店的最大客戶群,是附近紅毛丹幸福醫院的職員;現在的顧客,大多數是為子女購買腳車的巫裔同胞。目前最普遍的,是來修補漏氣輪胎和充氣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