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90年歷史的仕林河開基亭,當年由中國南來仕林河開荒的先賢創立。它從一間簡陋的亞答葉木板廟,擴建至目前輝煌的神殿規模,已成為凝聚當地華人最重要的精神象徵。
當年從中國移居霹靂州的華僑住在“宋坡”,生活稍微安定後,就在鐵橋村莊蓋一間簡陋的木板廟,並取名“開基亭”,含有在當地“開墾基業”的意義。
當時廟裡供奉觀音,而居民多是從事農耕勞力的工作,工余時虔誠膜拜觀音,祈求風調雨順,農作豐收。
1925年,開基亭遷至仕林河市區火車鐵道旁,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經歷過一次搬遷、一次重建和一次擴建的開基亭,已成為一座雄偉的建築物,在仕林河發展史上綻放奪目的光彩。
九皇爺誕香火旺吸引人潮
1928年,開基亭從宋溪斗母宮接請九皇大帝香火到廟裡安奉,從此香火鼎盛,並定於每年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熱烈慶祝九皇大帝千秋寶誕。
開基亭慶祝九皇爺誕儀式,是仕林河華社道教傳統文化的一大盛事,也是當地最重視的神誕慶典活動,場面熱烈。
除了仕林河的華裔居民參與其盛,其他地區如美冷、美冷烏魯、丹絨馬林、龍邦、新古毛及雪隆等地的信眾,也到來膜拜。
該廟去年的九皇爺酬神活動,出動五大神像、八仙踩高蹺、財神爺、醒獅團、舞龍隊及乩童等,在仕林市區展開巡境遊行,場面熱鬧沸騰,成為全國受矚目的神誕慶典之一。
在慶典期間,該廟每天為善提供早午晚三餐素食,所需的食材皆由各地信徒報效,一起發揮崇德報功的精神。
1960年,開基亭受到白蟻侵襲,因結構不穩而重建,並於1964年完工。
石龍頂起“開基亭”氣宇軒昂
2009年,開基亭理事會議決維修與擴建,耗資65萬令吉的工程於2010年1月16日展開,同年9月竣工,展現融合傳統及現代的寺廟建筑特色。
擴建後的開基亭採傳統中國宮殿式設計,主殿紅柱金頂、金碧輝煌,可視為華人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
以現代審美眼光,祠廟設計色彩丰富,代表九皇爺大帝的九條雕龍、4支蓮花柱、一對刻有松樹、竹樹與梅花樹的窗口、新神殿和神殿上所有裝飾皆雕刻精細,充滿藝術美。
尤其是神殿外觀蟠踞於屋檐的石刻九龍,在蔚藍天空襯托下,仿如戲珠於波濤雲霧之中,氣勢非凡。
其中一條石龍威武頂起“開基亭”金漆紅牌,氣宇軒昂,居高臨下,守護著仕林河這塊福地和眾善信,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