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活誌 - 城鄉記事
Browsing all 27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龍邦新村‧錫礦業橡膠業帶旺經濟

龍邦(Kalumpang)坐落在吉粦的毗鄰,距離該區只有15分鐘車程。龍邦四面環山,綠意盎然,給人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而且這裡的居民生活與世無爭,逍遙自在,是遠離塵囂的好去處。在四五十年代,龍邦開始盛產錫米,由於錫礦業迅速發展,當時吸引了不少華人南來,使到龍邦人口增加。當時的人口過萬,經濟活動十分蓬勃,舊街場上有戲院、書齋、茶樓、咖啡店和雜貨店。附近一帶也有橡膠園,大部份馬來人以割膠為主,而...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吉粦新村‧火車站拆除帶走繁榮

位於烏雪偏北的吉粦(Kerling)是一個淳樸和寂靜的小鎮,一個曾經喧囂後來演變成一個沉靜、幾乎被人遺忘的華人社區。曾經人聲鼎沸的大街,還有發展盛旺的採礦活動、割膠和伐木業,這些畫面已不復在,只能用相框框住這些美好的記憶。這個小鎮有一個新村、1條約15間店鋪的大街、1個廉價屋花園區和約5個花園住宅區,還有一個聞名的天然熱水湖。整個吉粦約有500戶人家,單是吉粦熱水湖新村共有260戶,村民人數約2千人...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南亞港‧走,去看155歲老鱷!

南亞港位於柔佛河的終點,開埠歷史至少有百年,與大素里里一樣是華巫兩族雜居的新村。南亞港的國語名字是Telok...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南利新村‧當年黑區一段古

距離永平約8公里的南利新村,是一個名副其實、從無到有的“新村”。這裡原本是一片荒蕪的小叢林,當時英政府聘請工人來到這裡披荊斬棘,只花了3個多月時間,便將新村建立起來。1950年,政府把附近樹膠園的所有居民由軍警強制遷入這個全新的新村,以斷絕馬共的糧食供應。當年南利新村是全國馬共黑區之一,村內有來自98戶人家的千餘名村民,以福州人居多,村民們都必須自行建房造路。當年新村入口處駐紮了一個軍營,有百多名巫...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大素里里‧華巫包容感情好

哥打丁宜國會選區共有兩個華人新村,分別是前往豐盛港方向的大素里里,以及柔佛河終點的南亞港。另外,還有早期華人聚集,但沒有受到官方承認為新村的,包括小哥打新村、泰豐港新村、還有南興園丘。大素里里和南亞港在早期都是既樸素又優閒的漁村,它們仰賴大海的豐富的天然資源,不只讓村民豐衣足食,也吸引許多外地人前來謀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交通的發達,漁村漸漸轉型成園丘種植區,華人幾乎沒有再捕魚,而年輕人為了更好的...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新港居民共築模範村

歷經過馬共黑區戒嚴時期的困苦生活,新村村民都一脈相承團結和睦的共存精神。在距離永平大街12公里的新港新村,可以感受到的是村民不分你我、共同盡力打造一個美好家園的其樂融融氛圍,讓這新村在面對傳統新村老化循環中,展現出非凡活力與生命力。從永平沿著通往居鑾巴羅的新港路行駛,經過一段蜿蜒道路,穿過一片又一片綠油油的油棕園,就能看到“新港”的石碑。來到環境清幽的新港新村,不能不提起這大力推動美化運動,除了奪得...

View Article

田野行腳:山口洋的神廟

從古晉一路乘車前往印尼加里曼丹的山口洋,沿路所見有天主教堂、清真寺以及華人神廟。所見到的神廟,均是新穎重建的廟宇,外貌幾乎都是一個模樣,心裡暗想,完了,古傳統建築一定被拆毀完了!這些新廟宇,均是現代風格的架構,可謂完全失去了傳統風貌與價值意義,覺得不值得去參觀。不過我還是逐一去走走看看,因為外貌已毀,裡面的文物相信還是被保存下來。山口洋的中央伯公廟,是市內最首要的神廟,元宵節游境的前一天,所有當地神...

View Article

知知港開埠先賢‧蕭官姐照片曝光

史料工作者、民間團體乃至後裔皆遍尋不獲的知知港開埠先賢蕭官姐真人照片,在文史研究工作者一次無意翻閱下赫然發現,如獲至寶,消息傳開後,在知知港引起轟動!根據知知港老一輩人反映,蕭官姐是知知港開埠先賢,也是錫礦實業家與慈善家,更是知知港天主教會創辦人,天主教堂興建者,他的照片曝光,也為歷史增添新一頁。芙蓉文史研究工作者陳嵩傑日前獲得一名華團領袖贈給《客家總會十週年紀念特刊》復刻版,隨即著手翻閱下,意外發...

View Article


閒真別墅‧承載歷史

在許多怡保人的眼中,閒真別墅是神秘的,大家心裡有個印象,那是“私人重地,閒人免進”,只供會員進入,不對外開放。因此,過去大家只能從外觀望,欣賞它獨特的建築物設計,卻無法進入探個究竟。不過,隨著怡保舊街場開始涌入大量遊客後,IpohWorld私人有限公司也租下了這座擁有121年歷史的別墅,打造成一座礦家歷史博物館,並從今年2月開放給公眾參觀。閒真別墅共有3層樓,走進底層,引入眼廉的是供礦家們用餐的飯桌...

View Article


二奶巷‧承載老回憶

現在談起怡保二奶巷,大家對它的印象是:這是一條開始涌入大量遊客的怡保舊街場小巷子。可是,漫步在二奶巷,看著一間又一間正在進行裝修又或早已變成迎合遊客口味的商業活動時,大家可否想過以前的二奶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面貌呢?聽說,早前的二奶巷非常熱鬧,猶如馬來西亞版的七十二家房客;聽說,二奶巷沒有二奶,但鴉片館和麻將館卻很多;聽說,二奶巷的衣服高高掛,在地人打從衣服底下路過,但外人因為“唔串褲浪底”(不在褲檔...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茨廠街的54321(一):茨廠街消失的輝煌密碼54321

你熟悉茨廠街嗎?你對茨廠街有甚麼特殊印象呢?擁有逾百年歷史的茨廠街,除了是老吉隆坡人舊時代生活及購物的地方,也是許多遊客來馬時不會錯過的觀光勝地。在老街坊的記憶裡,茨廠街是充滿兒時歡樂回憶的“百年老街”;在遊客的觀念裡,歷史悠久的茨廠街等同於大馬的“唐人街”;但在大部份國人的想法中,茨廠街近年來儼然已成了一條“外勞街”……不過,暫且不論茨廠街的負面改變,大部份人有所不知的是,茨廠街內其實曾藏有“五四...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茨廠街的54321(二):成記酒樓‧最愜意老時光

三輪車在茨廠街穿梭大街小巷,街坊相聚在復古地磚的華人茶餐室吃roti喝kopi,談笑風生,飄逸著濃厚人情的味道,那是昔日場景,如今已不復見。很多人都不知曉,茨廠街曾坐擁“五洲四香三界二園一成”,那是大約30年代至90年代冒起與沒落的老店,歷經風雨滄桑歲月的老店。歲月神偷與發展洪流,把平而不凡的茨廠街千變萬化,老街坊要完全敘述昔日老店歷史、位置,並不是件易事。茨廠街老店的曾經,在眾人的遺忘中老去、消失...

View Article

茨廠街的54321(三):街坊踩木屐通街走

在茨廠街轉個彎,踩個階,又是一個老吉隆坡的集體回憶。老街坊李瑞雄(65歲)和黃炳強(66歲),他們倆分別在蘇丹街及茨廠街尾呱呱墜地,成長歲月都留給了這裡。走入茨廠街,回憶湧上心頭。李瑞雄平淡地說道:“我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裡。雖然現在不住在茨廠街了,但我每隔一兩個星期都會重返這條老街,看看有甚麼變化……”李瑞雄注目蘇丹街一帶良久後說:“我小時候就住在蘇丹街,現在的建築和昔日的建築風格天淵之別,變了很多。...

View Article


茨廠街的54321(四):老回憶似水年華

“茨廠街存在於吉隆坡,那沒落就是它的宿命……”外勞入住茨廠街老店屋、流浪漢走廊打地舖,進而在茨廠街衍生出許多衛生及治安問題,加上吉隆坡的快速發展,不免讓茨廠街越來越無法跟上城市腳步,以致逐漸走向沒落。其中,茨廠街老茶樓玉壺軒及樂安酒店相繼結業,更結束了茨廠街內屬於上世紀的記憶,也擦去了老街坊舊時的生活符號,讓人不勝唏噓。儘管玉壺軒與樂安酒店及樂安茶室,並不在茨廠街的“五四三二一”行列中,但它們卻真真...

View Article

不要擺錯門神

《禮記‧祭法》雲:“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古代設立的祀禮,愈高階層祭祀的對象愈多,這裡的國門,即指出入國門的國門神,可見門神的祭祀非常古老久遠。門神有多種,而最早的門神當數神荼和鬱壘。根據《山海經》雲,神荼鬱壘本是兩個神人,在東海度溯山東北一個有萬鬼出入的鬼門把守,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大約元代以後,秦叔寶(秦瓊)與尉遲恭(尉遲敬德)被奉為門神而盛行中國...

View Article


田野行腳:墨爾本樹木及紀念樹館

澳洲城市裡有著許多公園,供民眾休閒散步運動,這樣的居住環境舒服且幸福。來到墨爾本的菲茲咯花園(Fitzroy Gardens),必須參觀庫克小屋。庫克(James...

View Article

提燈籠賞月吃月餅 傳說, 浪漫了 中秋

“月亮圓,月亮圓,月亮照在我的家,沒有春夏秋冬的家,流傳千年……”每逢中秋節,腦海就會浮現這首朗朗上口的應節歌曲“月亮圓”。猶記得小時候每逢中秋佳節,大伙兒總會一起坐在掛滿燈籠的院子裡一邊吃月餅,一邊聽爺爺奶奶說起中秋節的傳說與故事。你還記得童年時,是怎麼過中秋節的嗎?隨着時代的進步,傳統式的中秋節已漸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取而代之的卻是琳瑯滿目的電子燈籠及其他電子產品。《大都會》社區報趁還有兩個星...

View Article


友族也愛彩繪燈籠

中秋節不僅是個寓意團圓及共享天倫之樂的佳節,也是大人小孩都喜愛的華人傳統節日。雖說中秋節是華人的傳統節日,在馬來西亞這個多元種族及文化的國度裡,友族同胞也開始融入歡慶中秋佳節的熱鬧氣氛,更對中秋節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的燈籠非常感興趣。除了一般市面上所見的傳統玻璃紙燈籠、環保燈籠、日本燈籠以及電子燈籠以外,最吸引人的非彩繪紙燈籠莫屬了。對友族同胞而言,中秋節寓意一家團圓,且還可以一起提燈籠共慶,是一個溫...

View Article

【不如返鄉下】回歸鄉土‧做餅烤麵包,開啟築夢之旅

回到家鄉,物質享受不多,生活步調突然慢了下來,和以前打拼的城市比較,像是另一個世界,但他們還是選擇了回鄉,承繼上一代人的夢想。...

View Article

【不如返鄉下】手工窯烤麵包‧守護海南人的古早味

身上多了一堆以前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職銜,對家鄉的感覺是真正紮下了根,人和土地,終於有了聯繫。柴燒窯,烤出愛大華人的古早味也許,每一個小鎮出來的年輕人都想要到城市走一圈才甘心。潘在賢中五畢業後就像脫韁之馬那樣離開愛大華,到吉隆坡唸書去。“第一年報讀工程,第二年轉去大眾傳播,畢業後工作了半年,在當時很盛行的兩塊錢商店當店長。後來有個朋友要回去實兆遠開手機店,我心想在吉隆坡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發展,就和他一起...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27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